62 卻道故人心易變
關燈
小
中
大
62卻道故人心易變
◎一更。◎
高颎的笑容十分悲憤。
高颎在隋文帝時是有名的“伯樂”, 十二歲生擒老虎的隋朝大將韓擒虎,權傾朝野被楊廣忌憚的楚國公楊素,以及曾與他共同參決朝政的蘇威, 都是由他舉薦給隋文帝。
他對蘇威有舉薦之恩,還有共事之情,關系自然不錯。
至少高颎自己認為很了解蘇威, 與蘇威關系不錯。
蘇威很有才幹,為官也清廉, 唯一的缺點就是過分追求名聲,所以為官時很喜歡與同僚結交,聲勢過於浩大。
當時蘇威的兒子蘇夔與沛國公鄭譯、國子博士何妥爭論樂理, 大半朝臣都支持蘇夔。鄭譯與何妥是個小心眼的人, 狀告蘇威結黨營私。隋文帝因此罷免了蘇威的官職, 薛道衡坐罪流放嶺南。
高颎知道蘇威不一定有結黨營私的心思,只是太愛經營名聲。而且蘇夔贏過鄭譯和何妥也不是因為蘇威結黨營私, 而是蘇夔在樂理上的造詣確實贏過這兩人。
蘇夔在獲罪之後著十五篇《樂志》,再次闡明了自己的觀點, 把鄭譯和何妥駁得體無完膚。世人皆暗中笑話鄭譯和何妥。
後來隋文帝冷靜下來後,也察覺蘇威確實沒有結黨營私的心思, 一年後起覆蘇威, 並將當時因蘇威結黨營私案獲罪的大臣詔還,薛道衡也在此列。
此後薛道衡獲得了隋文帝的信任,逐步高升,為隋文帝執掌樞要筆墨。
薛道衡與蘇威可謂是同苦過。比起只是免職的蘇威, 薛道衡流放嶺南更加兇險。他們回到朝堂之後, 關系自然更加親近。
當時人總傳言薛道衡文人脾氣尖酸刻薄, 得罪了很多人。其實薛道衡對朋友是極好的。他心胸坦蕩, 身居高位的同僚反而特別喜歡與薛道衡為友。
比如薛道衡與楊素就是好友。
楊素常為薛道衡寫詩,隋文帝時期寫了《贈薛內史詩》《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二首》。兩人關系好到隋文帝因忌憚位高權重的楊素,不敢讓薛道衡繼續執掌樞要筆墨,將薛道衡外放的程度。
楊廣繼位時,即使薛道衡那時對與楊廣交好的楊素頗有微詞,但楊素仍舊將薛道衡當作最親密的朋友。
他快死之前連給兒子的遺書都沒寫,一口氣寫了整整十四首《贈薛播州》,當作給好友的遺言。
這十四首《贈薛播州》一改楊素之前旖旎詞風,詞氣宏拔,氣勢磅礴,是楊素一生中最頂尖之作。
薛道衡悲傷評價,“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,豈若是乎”。
與野史小說中常愛送人侍妾的心胸寬廣形象相反,楊素是個心胸狹窄的人,當權時常黨同伐異。
能被楊素視為摯友,說薛道衡不會做人,言過其實。
高颎和李世民、李玄霸說起往事。
他提到了曾經的楊素,曾經的蘇威,提到了薛道衡和楊素、蘇威的友誼,提到了楊素死前為薛道衡寫的十四首《贈薛播州》。
人老了,回憶過去時總容易傷神。
楊素也是由高颎舉薦做官,卻為了幫助楊廣奪嫡捅了高颎好幾刀。高颎在楊素死時因為太過快樂,裝不出悲傷的模樣,只能裝病不去喪禮。
但現在提起曾經的楊素,高颎竟然也為楊素晚年風光下的淒涼落下淚來。
與高颎一起從北周一路走來的老臣越來越少,他的敵人和朋友都逐漸身影淡去,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只有寥寥數人同行。
薛道衡在這寥寥數人中,蘇威也在。
高颎知道以蘇威的性格,大概率沒有落井下石。
他只是默默地聽著,默默地隱瞞。
他只是什麽都沒做。
但蘇威以前不是這樣的人。他雖重聲望,但性格生性乖僻,遇到自己不認可的事,哪怕對著隋文帝都會發怒,所以官路才會幾起幾落。
高颎不明白,新帝繼位之後,他熟悉的了解的為何全部都變陌生了?
他悲從心來,潸然淚下。
李世民和李玄霸一個遞帕子,一個遞水,安靜地聆聽老師的傾訴。
高颎離開時,神色恢覆了平靜,好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,只有眼眶略有些紅腫。
他叮囑道:“此事我會處理,你二人不可再向其他人提起,無論是薛玄卿還是宇文公輔,都不可以透露。”
李世民和李玄霸應下後,高颎仍舊不放心,再三叮囑之後才離開。
目送高颎離開後,李世民嘆道:“蘇威和薛公都是老師的友人。”
李玄霸:“嗯。”
他只想到薛道衡對高老師推崇備至,以高老師的性格,應該與薛道衡的關系不錯。沒想到蘇威與高老師、薛道衡也是友人。
仔細扒拉一下史書,好像史書中簡略的記載中確實有相關蛛絲馬跡,只是他忽視了。
“不過我也算明白,為何陛下會忌憚老師了。”李世民小聲道,“朝中賢能的高官,大多都與老師有舊,不少人還欠著老師舉薦之恩。”
李玄霸點頭:“是啊。朝中不少人都欠著老師恩情,所以他們都盼著老師死呢。”
李世民:“啊?!”
李玄霸心平氣和道:“欠的債太多,可不就盼著債主死?”
李世民:“……”他完全沒想到,居然還有這種解讀方式。
李世民抱怨:“你的思考角度總是很奇怪。我本來想說,雖然老師確實厲害,陛下忌憚老師情有可原,但這也顯得陛下心胸狹隘,底氣不足,身為皇帝,居然認為還不如一個已經快要致仕的老臣。他大不了讓老師致仕唄。你怎麽會想到‘盼著債主死’那裏去?阿玄,不是哥哥我說你,有時候你的想法真的很偏激。這世間還是好人多,你不要……唉?你跑什麽?”
李玄霸捂耳朵。
二哥嘮叨起來沒完沒了,全是“這個世界充滿愛,阿玄你要陽光起來”的陳詞濫調餿雞湯,李玄霸最不樂意聽這些。
李世民小跑著跟上李玄霸,提高聲音道:“阿玄,你越不愛聽,我就越要說,站住別跑!”
李玄霸捂著耳朵拔腿就跑,李世民在後面一邊追一邊繼續大聲嘮叨。
竇夫人正好出來問李世民和李玄霸晚上想吃點什麽,被李世民和李玄霸當柱子繞。
竇夫人一手拽住一個孩子的後衣領:“別繞了,我眼睛都花了!你們又在鬧什麽?”
李世民嘆氣:“是阿玄的錯,我就說他幾句,他居然捂著耳朵逃跑!”
李玄霸道:“啰嗦。”
兩人說著說著,吵了起來。
竇夫人見二兒子和三兒子因為這點雞毛蒜皮的事爭吵,頗有些哭笑不得。
二郎和三郎太容易爭吵,每日都會因一些小事吵架,竇夫人有時都不知道該說這兩個孩子感情是好還是不好了。
……
李玄霸沒有偷聽到楊廣和蘇威的談話。他們倆的談話是記錄在史書中的。
這種私下談話,誰知道史官怎麽記錄下來。但李玄霸確定蘇威確實和楊廣有過此番對話。
據薛收說,他的父親在回京之前,蘇相曾給他的父親寫過許多信。但他的父親回朝堂後沒多久,蘇相對他的父親似乎較為冷漠了。
薛道衡不是個好脾氣。你對我冷淡,我也懶得理睬你。所以兩人的關系就這麽淡了。
只是高颎早早離開了朝堂,到京城隱居,所以不太清楚兩人關系的變化,還以為兩人還是好友。
蘇威這明顯的態度變化,很明顯有貓膩。
李玄霸雖然當時沒有拜薛道衡為師,但薛收已經是他和二哥的好友。他知道薛道衡的結局,雖然不認為自己能改變薛道衡容易得罪人的性格,但也沒打算完全無作為。
碰巧蘇威是太常寺卿,李玄霸沒了職官實職,做的還是協律郎的事,蘇威是他實際的上司。
李玄霸與蘇威交談時,故意與蘇威討論起《詩經》——《詩經》是禮樂必修科目,李玄霸與蘇威討論《詩經》並不突兀。
當李玄霸和蘇威說起《魚藻》時,蘇威的神色明顯不對,還很好心地叮囑他不要學這諷諫之詩,陛下不喜歡。李玄霸就確定史書中寫的八成是真的了。
他原本打算再得到更多的證據,就將此事告知薛收。
就像他哥所說的,即便是他知道未來難以更改,既然心有不平,做點什麽總比袖手旁觀好。將來結局註定,他努力過了,心中就不會有太多不甘。
拜薛道衡為師後,與他和二哥的關系變得緊密,也與他與二哥的其他老師成為了隱藏的同盟,李玄霸就改變了努力的方向,將此事告知高颎,讓高颎幫忙了。
比起薛收,李玄霸相信薛道衡應該更聽得進去高颎的話。
而且高颎勸說薛道衡,薛道衡應該也不會將信將疑地找蘇威對峙。他不用百般求證此事真假。
事有湊巧,薛道衡的好友,房喬之父房彥謙因在地方上政績十分出眾,在地方官吏考核中再次位列前茅,高升入京,任司隸刺史。
房彥謙一回朝,還來不及與也在東都的兒子房喬好好聊一聊,就去了薛道衡家,勸薛道衡閉門謝客,低調避禍。
房彥謙道:“我回朝後被陛下接見,陛下聽聞我與你為友,向我問起許多你之事,其言語間似乎對你不滿。我觀陛下心胸狹窄不似明君,玄卿你要小心啊。”
歷史中的薛道衡也被房彥謙勸說過,但沒當回事。
薛道衡知道自己就是一個被排除在權力中樞外的文人,沒有資格被皇帝忌憚,所以只要自己不做違法亂紀的事,就沒理由被皇帝殺害,頂多就是冷落而已。
但現在,薛道衡剛被高颎透露了“《魚藻》之禍”,再聽房彥謙之言,他的心情就不同了。
【作者有話說】
今天擺爛,只有一更,明天再努力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◎一更。◎
高颎的笑容十分悲憤。
高颎在隋文帝時是有名的“伯樂”, 十二歲生擒老虎的隋朝大將韓擒虎,權傾朝野被楊廣忌憚的楚國公楊素,以及曾與他共同參決朝政的蘇威, 都是由他舉薦給隋文帝。
他對蘇威有舉薦之恩,還有共事之情,關系自然不錯。
至少高颎自己認為很了解蘇威, 與蘇威關系不錯。
蘇威很有才幹,為官也清廉, 唯一的缺點就是過分追求名聲,所以為官時很喜歡與同僚結交,聲勢過於浩大。
當時蘇威的兒子蘇夔與沛國公鄭譯、國子博士何妥爭論樂理, 大半朝臣都支持蘇夔。鄭譯與何妥是個小心眼的人, 狀告蘇威結黨營私。隋文帝因此罷免了蘇威的官職, 薛道衡坐罪流放嶺南。
高颎知道蘇威不一定有結黨營私的心思,只是太愛經營名聲。而且蘇夔贏過鄭譯和何妥也不是因為蘇威結黨營私, 而是蘇夔在樂理上的造詣確實贏過這兩人。
蘇夔在獲罪之後著十五篇《樂志》,再次闡明了自己的觀點, 把鄭譯和何妥駁得體無完膚。世人皆暗中笑話鄭譯和何妥。
後來隋文帝冷靜下來後,也察覺蘇威確實沒有結黨營私的心思, 一年後起覆蘇威, 並將當時因蘇威結黨營私案獲罪的大臣詔還,薛道衡也在此列。
此後薛道衡獲得了隋文帝的信任,逐步高升,為隋文帝執掌樞要筆墨。
薛道衡與蘇威可謂是同苦過。比起只是免職的蘇威, 薛道衡流放嶺南更加兇險。他們回到朝堂之後, 關系自然更加親近。
當時人總傳言薛道衡文人脾氣尖酸刻薄, 得罪了很多人。其實薛道衡對朋友是極好的。他心胸坦蕩, 身居高位的同僚反而特別喜歡與薛道衡為友。
比如薛道衡與楊素就是好友。
楊素常為薛道衡寫詩,隋文帝時期寫了《贈薛內史詩》《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二首》。兩人關系好到隋文帝因忌憚位高權重的楊素,不敢讓薛道衡繼續執掌樞要筆墨,將薛道衡外放的程度。
楊廣繼位時,即使薛道衡那時對與楊廣交好的楊素頗有微詞,但楊素仍舊將薛道衡當作最親密的朋友。
他快死之前連給兒子的遺書都沒寫,一口氣寫了整整十四首《贈薛播州》,當作給好友的遺言。
這十四首《贈薛播州》一改楊素之前旖旎詞風,詞氣宏拔,氣勢磅礴,是楊素一生中最頂尖之作。
薛道衡悲傷評價,“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,豈若是乎”。
與野史小說中常愛送人侍妾的心胸寬廣形象相反,楊素是個心胸狹窄的人,當權時常黨同伐異。
能被楊素視為摯友,說薛道衡不會做人,言過其實。
高颎和李世民、李玄霸說起往事。
他提到了曾經的楊素,曾經的蘇威,提到了薛道衡和楊素、蘇威的友誼,提到了楊素死前為薛道衡寫的十四首《贈薛播州》。
人老了,回憶過去時總容易傷神。
楊素也是由高颎舉薦做官,卻為了幫助楊廣奪嫡捅了高颎好幾刀。高颎在楊素死時因為太過快樂,裝不出悲傷的模樣,只能裝病不去喪禮。
但現在提起曾經的楊素,高颎竟然也為楊素晚年風光下的淒涼落下淚來。
與高颎一起從北周一路走來的老臣越來越少,他的敵人和朋友都逐漸身影淡去,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只有寥寥數人同行。
薛道衡在這寥寥數人中,蘇威也在。
高颎知道以蘇威的性格,大概率沒有落井下石。
他只是默默地聽著,默默地隱瞞。
他只是什麽都沒做。
但蘇威以前不是這樣的人。他雖重聲望,但性格生性乖僻,遇到自己不認可的事,哪怕對著隋文帝都會發怒,所以官路才會幾起幾落。
高颎不明白,新帝繼位之後,他熟悉的了解的為何全部都變陌生了?
他悲從心來,潸然淚下。
李世民和李玄霸一個遞帕子,一個遞水,安靜地聆聽老師的傾訴。
高颎離開時,神色恢覆了平靜,好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,只有眼眶略有些紅腫。
他叮囑道:“此事我會處理,你二人不可再向其他人提起,無論是薛玄卿還是宇文公輔,都不可以透露。”
李世民和李玄霸應下後,高颎仍舊不放心,再三叮囑之後才離開。
目送高颎離開後,李世民嘆道:“蘇威和薛公都是老師的友人。”
李玄霸:“嗯。”
他只想到薛道衡對高老師推崇備至,以高老師的性格,應該與薛道衡的關系不錯。沒想到蘇威與高老師、薛道衡也是友人。
仔細扒拉一下史書,好像史書中簡略的記載中確實有相關蛛絲馬跡,只是他忽視了。
“不過我也算明白,為何陛下會忌憚老師了。”李世民小聲道,“朝中賢能的高官,大多都與老師有舊,不少人還欠著老師舉薦之恩。”
李玄霸點頭:“是啊。朝中不少人都欠著老師恩情,所以他們都盼著老師死呢。”
李世民:“啊?!”
李玄霸心平氣和道:“欠的債太多,可不就盼著債主死?”
李世民:“……”他完全沒想到,居然還有這種解讀方式。
李世民抱怨:“你的思考角度總是很奇怪。我本來想說,雖然老師確實厲害,陛下忌憚老師情有可原,但這也顯得陛下心胸狹隘,底氣不足,身為皇帝,居然認為還不如一個已經快要致仕的老臣。他大不了讓老師致仕唄。你怎麽會想到‘盼著債主死’那裏去?阿玄,不是哥哥我說你,有時候你的想法真的很偏激。這世間還是好人多,你不要……唉?你跑什麽?”
李玄霸捂耳朵。
二哥嘮叨起來沒完沒了,全是“這個世界充滿愛,阿玄你要陽光起來”的陳詞濫調餿雞湯,李玄霸最不樂意聽這些。
李世民小跑著跟上李玄霸,提高聲音道:“阿玄,你越不愛聽,我就越要說,站住別跑!”
李玄霸捂著耳朵拔腿就跑,李世民在後面一邊追一邊繼續大聲嘮叨。
竇夫人正好出來問李世民和李玄霸晚上想吃點什麽,被李世民和李玄霸當柱子繞。
竇夫人一手拽住一個孩子的後衣領:“別繞了,我眼睛都花了!你們又在鬧什麽?”
李世民嘆氣:“是阿玄的錯,我就說他幾句,他居然捂著耳朵逃跑!”
李玄霸道:“啰嗦。”
兩人說著說著,吵了起來。
竇夫人見二兒子和三兒子因為這點雞毛蒜皮的事爭吵,頗有些哭笑不得。
二郎和三郎太容易爭吵,每日都會因一些小事吵架,竇夫人有時都不知道該說這兩個孩子感情是好還是不好了。
……
李玄霸沒有偷聽到楊廣和蘇威的談話。他們倆的談話是記錄在史書中的。
這種私下談話,誰知道史官怎麽記錄下來。但李玄霸確定蘇威確實和楊廣有過此番對話。
據薛收說,他的父親在回京之前,蘇相曾給他的父親寫過許多信。但他的父親回朝堂後沒多久,蘇相對他的父親似乎較為冷漠了。
薛道衡不是個好脾氣。你對我冷淡,我也懶得理睬你。所以兩人的關系就這麽淡了。
只是高颎早早離開了朝堂,到京城隱居,所以不太清楚兩人關系的變化,還以為兩人還是好友。
蘇威這明顯的態度變化,很明顯有貓膩。
李玄霸雖然當時沒有拜薛道衡為師,但薛收已經是他和二哥的好友。他知道薛道衡的結局,雖然不認為自己能改變薛道衡容易得罪人的性格,但也沒打算完全無作為。
碰巧蘇威是太常寺卿,李玄霸沒了職官實職,做的還是協律郎的事,蘇威是他實際的上司。
李玄霸與蘇威交談時,故意與蘇威討論起《詩經》——《詩經》是禮樂必修科目,李玄霸與蘇威討論《詩經》並不突兀。
當李玄霸和蘇威說起《魚藻》時,蘇威的神色明顯不對,還很好心地叮囑他不要學這諷諫之詩,陛下不喜歡。李玄霸就確定史書中寫的八成是真的了。
他原本打算再得到更多的證據,就將此事告知薛收。
就像他哥所說的,即便是他知道未來難以更改,既然心有不平,做點什麽總比袖手旁觀好。將來結局註定,他努力過了,心中就不會有太多不甘。
拜薛道衡為師後,與他和二哥的關系變得緊密,也與他與二哥的其他老師成為了隱藏的同盟,李玄霸就改變了努力的方向,將此事告知高颎,讓高颎幫忙了。
比起薛收,李玄霸相信薛道衡應該更聽得進去高颎的話。
而且高颎勸說薛道衡,薛道衡應該也不會將信將疑地找蘇威對峙。他不用百般求證此事真假。
事有湊巧,薛道衡的好友,房喬之父房彥謙因在地方上政績十分出眾,在地方官吏考核中再次位列前茅,高升入京,任司隸刺史。
房彥謙一回朝,還來不及與也在東都的兒子房喬好好聊一聊,就去了薛道衡家,勸薛道衡閉門謝客,低調避禍。
房彥謙道:“我回朝後被陛下接見,陛下聽聞我與你為友,向我問起許多你之事,其言語間似乎對你不滿。我觀陛下心胸狹窄不似明君,玄卿你要小心啊。”
歷史中的薛道衡也被房彥謙勸說過,但沒當回事。
薛道衡知道自己就是一個被排除在權力中樞外的文人,沒有資格被皇帝忌憚,所以只要自己不做違法亂紀的事,就沒理由被皇帝殺害,頂多就是冷落而已。
但現在,薛道衡剛被高颎透露了“《魚藻》之禍”,再聽房彥謙之言,他的心情就不同了。
【作者有話說】
今天擺爛,只有一更,明天再努力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